我携带孩子到朋友家玩,那户人家的孩子是混血儿,5岁多,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我跟他爸爸妈妈聊天时,他一次次地介入了进去。
我问他们父母近期怎么样?那个孩子抓住了只言片语的信息,立刻跑过来抱住他妈的大腿,说:“好!不好!好!不好!”他妈把孩子抱到一边,让他去玩lego,“不要在这烦大家,大人在说话,你去玩吧,或者跟大娃二娃去玩。”孩子噘着小嘴非常不情愿。
大家大人继续聊天,他们说到我们的妈妈把腰闪了一下,孩子又听到了,放手手里的lego,跑过来得意洋洋地冲我说:“㞎㞎!㞎㞎……”他妈发火了:“说这话多没礼貌呀,太烦人了,躲一边玩去。”
我问他们的母亲这几天感觉如何了,孩子又跑过来开心地对我说:“他妈的!他妈的!”孩子母亲坐不住了,把孩子拽到另一屋加大教育去了。过了一会那个孩子红着眼圈出来了,我想我要跟孩子说一说了。
“你非常想加入大家的聊天,是吗?”
孩子点点头。
“你非常想说中文,你是想向我展示你会的中文,是吗?”
孩子笑了,他感觉有人理解了他的想法。
“你了解你说的中文的意思是吗?”
孩子摇摇头。
“你能试着说中文,非常有勇气,我非常高兴听你说中文。假如你想加入大家,要问一下大家怎么样。另外,刚刚你说的那些中文单词,等大家走后你母亲会对你说到底的意思是。目前大人需要单独在一块聊一些大人的话题,你帮大家怎么样?屋里的孩子归你管,不要让他们过来打扰大家行吗?”
孩子非常高兴,说:“行!”
他母亲不好意思地跟大家说:“叫你们笑话了,他也不了解的意思是就乱说。上次孩子姑妈来,我孩子也是在不了解的状况下就说了非常粗鲁的话,姑妈就说让大家告诉孩子,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他父亲还当做好玩的事情跟着笑呢。”
“父亲的笑等于一定了孩子的这种行为,你们快点调整还来得及。”
事实上,这不是这一个孩子的个例,不少孩子会反复地做出某种举动,叫你心烦,道理说了一大筐,不管用,不叫你碰什么就碰什么,不叫你做什么偏做什么,也挨说了,也挨打了,就是不改,烦死人了。
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为何要如此?他就算冒着被说被打的风险一次次地烦你?孩子事实上是想得到你的关注!“我好好的,大人就感觉是应该的,不理会我,那我就整点动静,你就注意到我了!”当孩子有好的行为的时候,总是是大家大人忽视的时候,孩子哭了闹了闯祸了,大家都奔过来了,大家奔过来又助长了孩子同样负面的行为。尤其是那种爸爸妈妈较少关注的孩子,这种烦人的行为特别多。当孩子有如此那样的行为的时候,这就是给你发出了信号,要多花时间用在孩子身上,不要陪孩子玩,要一块玩,你也可以好好享受玩的过程,体验一块玩的快乐。和孩子玩的次数多了,玩的时间长了,加上你的准时表彰,孩子某种叫你烦的行为就会慢慢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