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计40分)
1、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它发生在下列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兴盛辉煌的文学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一流的航海技术
3、明朝采取的下列手段中,禁锢思想的是(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
C、设厂卫间谍机构
D、以八股取士
4、在国内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近
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什么朝代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 )
A、秦朝 B、唐朝 C、隋朝 D、明朝
5、“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说这句话的人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民族尊为“天可汗”,他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岳飞诗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是指( )
A、匈奴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女真贵族
7、宋代商业发达的基本缘由是( )
A、纸币的出现
B、宋朝历来看重农业
C、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为商业的进步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
D、北宋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以经商伟业
8、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一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打造的统一王
朝是(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9、清朝在边疆区域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地区
包含(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
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A、日本 B、印度 C、朝鲜 D、越南
11、《水浒传》中有如此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
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走到了当时(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餐厅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12、中国当地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
呦觉得《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了非常大用途的,从而引发了大家对于《本草纲目》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13、“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副对联主
要称颂的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国内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初次环球航行
14、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
的出色传统。16世纪60年代,多次击退倭寇,基本
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和
C、朱元璋 D、张骞
15、下列哪位皇帝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去一些大
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大了中央集权(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16、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的是()
A、澎湖列岛、台湾 B、新疆 C、西藏 D、湖南、湖北
17、某书友到旧货市场淘宝,见到一本清代线装本章回小说,封面已经失去,随手翻阅,见其第八回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这本小说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8、清初曾推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
括( )
①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 ④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完成统一全国使命的元朝皇帝是( )
A、阿保机 B、忽必烈 C、成吉思汗 D、阿骨打
20、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国之大计”是( )
A、恢复和进步农业生产 B、进步商业
C、进步手工业 D、进步服务行业
二.组合列举(每题1分,计10分)
21、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元朝最棒的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他是__________
(2)唐书法家,其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颜氏家庙碑》他是__________
(3)他的字秀劲险绝,法度森严,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碑》他是__________
(4)两宋之交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代表所《如梦令》她是__________
(5)北宋词人,词风气势豪迈,风格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他是__________
__________(2)宋应星编著,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
(3)徐光启的代表作,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__________
(4)张择端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汴河两岸的风光__________
(5)国内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罗贯中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题(每空1分,计20分)
23、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道光年间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
称为昆剧。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2)郑成功成功光复了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了38年之
久的台湾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3)在反抗明朝统治的各支农民起义军中,张角的队伍
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歼灭倭寇一万多人的壮举发
生在广州。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5)朱元璋设立东厂,守卫皇帝,镇压官民。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6)明朝时掌管地方的机构是行中书省。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7)元朝设御史台负责全国的军每件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8)元朝在澎湖岛设置宣政院,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9)宋朝的文臣遭到多方面的牵制,紧急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10)“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唐玄宗。
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四.史料分析题(计30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打造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
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大
朝代 | 手段 | 用途 |
明朝 | A | 加大了皇权 |
清朝 | B | 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进步到顶峰 |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规范?
材料二元世祖忽必烈为达成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规范?
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时候以皇权为中心的规范进步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的道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的道路的交流,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海量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嘱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大家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摄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 在宋代,国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规范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类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要紧来源。…… 在宋代,中国人渐渐开始成为国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3、《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重要原因。(2分)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渐渐开始成为国外贸易中的主角”致使这样的情况出现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1分)宋朝管理国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时候的对外政策出了什么事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
皆依朕如爸爸妈妈
材料二 宋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
金义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维持了长期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大家漂亮而圣洁的西藏。虽然目前“藏独分子”猖獗,但大家可以一定的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2)材料二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基本特征?(2分)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区域进行有效管辖始于那一朝代?(2分)怎么样管理的?(2分)
答卷卡
一.选择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二.组合列举:
21、(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__________
(5) __________
22、(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__________
(5)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题
23、
(1)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5)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6)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7)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8)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9)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10)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史料分析题
24、(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25、(1)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6、(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一.选择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B | D | C | B | D | C | B | D | A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D | C | A | A | A | B | C | B | A |
三.组合列举:
23、(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__________
(6) __________
24、(1)__________(2)__________
(3)__________(4)__________
__________
(5)__________
三.辨析改错题
23、
(1)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5)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6)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7)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8)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9)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10)错误: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
4、史料分析题
24、(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25、(1)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
26、(1) 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